close

這次課堂的內容很豐富,在第一堂課時老師花了很多時間解釋一夫一妻制。

講解的研究主要是社會生物學的詮釋,基於男性大量頻繁生產精子、女性每月生產一個卵子,在以雜交為主的原始社會之後,女性為了在物競天擇中確保自身安全與生存,會尋求更穩定的關係,男人會固守一個山洞,讓女性和小孩獲得完整的照顧,不再到遠方流浪,而男人也能在年老後獲得照顧,因此形成了一夫一妻制。

聽到這個論點,我就想起相對於這個堅稱科學的解釋,在政治經濟學中,恩格斯論私有財產制的起源時,提出男性為了確保自身財產能夠傳承給子嗣,因此必須限制女性的性行為,於是才要求一夫制(一妻或多妻皆可),從這個論點來看,男性在父權制的形成時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

同時可以注意的是,人類學研究顯示,除了父系社會以外,也有所謂母系社會的存在,藉由母家的保護與共同養育,母子同樣可以獲得很好的照顧,但是相對於父權社會,男性的重要性就相形薄弱了,即便男性在其母家同樣可以取得重要的地位,但是對女性的生存是否不可或缺?就很可疑了。而諸多原始社會呈母系制度,這也對女性尋求男性保護的這種「科學」論點提出了挑戰。

後面兩種社會科學的論點,或許由於時間因素,在這次課堂上未有詳細說明,我覺得十分可惜。

第二堂課讓同學填寫了「喜歡與愛情量表」,由行為模式的給分判斷對預設對象是「喜歡」或「愛」,同學對於填寫這種量表顯得很有興趣,填完介紹計分方式與結果以後,為了進一步釐清同學們對愛情的認知,又請全班同學依序表示「愛是什麼?」從眾多歧異的解釋中,同學們接續說出了快樂的、痛苦的、甜蜜的負擔,可以想見同學們對愛情有了許多不同的體認,「愛是痛苦的」一說特別引起哄堂大笑,接著便有人中庸地提出了「愛是甜蜜的負擔」,不論同學是基於自身經驗,抑或是流行文化中表露的「愛情酸甘甜,五種氣味喲......」,從課堂上熱絡的氣氛,顯然同學已對愛情都有不少想法了,也難怪老師在課堂的最後,不得不強調戀愛的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。

對於許多同學來說,選修性別的課程,一開始並不是對於性別理論特別有興趣,反而是誤以為兩性關係會是課堂的主題,而在明新科技大學開授的性別課程,授課重點與以往我在國立大學修習的性別課程十分不同,或許也是因應同學們的期待與實際需求進行的修正。(佩娟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nderX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